苏州:张家港市微型
课题“千”工程的校本化推进与表达——2023~2024年度微型课题校本化培训活动
培训支点:微型课题“千”工程
为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张家港市深入推进了“十百千”教科品牌项目。特别是基于教学的“千”工程,面向广大一线教师,扎根教研组和备课组,基于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问题,在教学设计、课堂管理、作业反馈、学法指导等问题,形成了一批有质量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案例。
10月,微型课题校本培训活动在乐余中心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以微型课题“千”工程作为支点,从2021年度1746项已结题的微型课题中,选取了立项率、结题率、优良率都处于张家港市优秀行列的乐余中心小学作为区域典型,设置了“校本课例展示、校本经验交流、教师圆桌沙龙、专业引领指导”四个培训内容,立足全学段,整体规划、统筹部署、有序推进。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书记钱爱萍、各学段教科研训员参与了现场活动,全市各幼儿园、中小学共154名教科主任参与现场培训,参与线上培训的分管教科校长及骨干教师近500人次。
培训内容一:校本课例展示
从课堂实践视角推出的六节课例,整体呈现了乐余中心小学借助微型课题研究有效提升课堂质量的课改实践样态。课例研讨,促使课题与课堂发生真实链接,也深化了课题与课堂之间的辩证关系。
校本课例展示以微型课题为支撑,涉及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科学等学科。六节展示课皆立足学科特质,从“课前的教学设计理路分享”“现场课堂教学”两部分进行呈现。
培训内容二:校本经验交流
乐余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朱建荣以《探“微”求真:用科研的方式成长》为主题,从探索“内涵式”发展路径、培育“研究型”教师团队、启用“三段式”管理模式、开发“多元化”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分享了微型课题开发与实施的管理策略,呈现了由高位到落地、由刚性到自觉、由规范到优质、由成长到成果的校本教科动态实践过程,折射了学校以微型课题研究为媒介,始终关注一线教师的真发展,始终聚焦真问题,开展真研究的整体科研品质。
培训内容三:教师圆桌沙龙
本期沙龙以张家港市“千”工程即微型课题新一轮启动申报为研讨背景,以《张家港市微型课题研究实施和管理办法》为研讨指南,借助本土化资源《张家港市教师课题研究工作手册》,紧扣微型课题研究中的申报环节,借助乐余中心小学一批有学科代表性的微型研究课题,探讨了课题研究的意识、选题的缘起,重点聚焦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规范了微型课题申报的一般程序。沙龙主持人小学段教科研训员郑艳老师和7位一线研究者,借助情境式研训,启发教师要学习主动建立专业发展所需要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促使碎片化、常态化、经验化的教育教学话语体系,逐步向结构化、常识化、规律化的教育研究话题体系转变,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
培训内容四:专业引领指导
钱爱萍指出,张家港市教科品牌项目“十百千”中的“千”工程本质上也是一项惠民工程,目的是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更为科学、更为适切的研究平台、支持路径。她强调,研究不在教育之外,而在教育本身,并鼓励一线教师积极申报新一轮微型课题,成为“千”工程的主动践行者。
张家港市微型课题“千”工程的校本化推进与表达,将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成果导向,促使区域微型课题的研究从可见的数值增长转向可贵的内涵增值,从而促进科研力与教学力的真实融合,助推区域科研质量的整体提升。
(供稿: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